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王振常导师介绍

更新于 2022-08-15 导师主页
王振常 主任医师 硕,博士生导师
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医学影像学
cjr.wzhch@vip.163.com

        王振常,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医学影像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耳鸣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医学影像学系主任,北京市医学影像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主任。

        获北京学者,北京市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北京市劳模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先后担任中国影像技术研究会副会长、世界华人医师协会理事、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影像分会会长、中国民族卫生协会放射学分会会长、北京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放射专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康复医学会医学影像与康复专委会主任委员等。任《中华医学杂志》《中华放射学杂志》等核心期刊副主编。

        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发明专利12项,牵头制定扫描规范、指南等9部。

展开更多

科研项目

研究成果

        王振常教授师从业界北斗吴恩惠教授,是我国医学影像学界鸿蒙初辟的开拓者。在三十多年医学影像学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实践中,他注重加强临床应用基础研究,开展了头颈部影像专业领域的系列技术创新,先后获得13项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他注重人才培养、带领团队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促进学科发展;他注重国际学术交流,提升我国头颈部影像专业领域在国际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他具有强烈的国家使命感,先后承担了援藏、援非、“非典”防控救治等多项政治任务。

        一、创新头颈部精细结构特异性CT/MR检查新技术,构建症状导向性CT/MR检查技术体系,成为行业指南/共识的主要依据,推动全国头颈部影像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我国头颈部疾病发病率明显升高,年门诊量达1.5亿人次,年手术量约500万台次。由于既往CT/MR技术无法准确显示特定区域精细结构与病变,严重制约头颈部疾病诊断、治疗及机制研究。经过数十年技术攻关,取得系列突破性成果:

        1.创建针对头颈部精细结构的高分辨力CT/MR检查技术。

        2.开创头颈部疾病特异性症状导向CT/MR检查技术。

        二、基于头颈部解剖与生理、变异与临床、疾病与征象之间关系,阐明头颈部常见疾病特征、规律及发生机制,从影像医学角度推动头颈部医学发展

        1.开辟神经眼科影像学机制研究领域,改写眼部疾病脑异常活动规律的传统认知。

        2.首次提出、揭示搏动性耳鸣产生-传导-脑活动机制,开创搏动性耳鸣预防、个体化治疗及中长期疗效预判的新策略。

        三、基于头颈部疾病CT/MR大数据,建立头颈部微小病变影像精准诊断与评估体系并全国推广,大幅提升头颈部疾病诊断效能

        1.创建神经眼科不同疾病影像诊断评估体系及症状导向性影像侦查策略。

        2.创建搏动性耳鸣病因评估体系。

        3.创建颅面骨骨折CT评估新体系。

        4.完善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影像学评估体系。

    四、建立“学-研-产”一体化机制,基于影像信息处理、分析技术与影像信息链平台与决策体系需求,创研世界首台智能化临床耳科微米级影像信息采集专用设备,填补国际空白

展开更多

学校介绍


  首都医科大学建校于1960年,是北京市重点高等院校,著名泌尿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教授为首任院长。学校由校本部和附属医院(即临床医学院)组成。校本部设有基础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公共卫生与家庭医学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中医药学院、顺义校区、继续教育学院、护理学院、卫生事业管理与发展学院及首都医科大学国际教学部;附属医院包括宣武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第四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第五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第六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口腔医学院)、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科医学院)、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产医学院)、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卫生学院)、附属复兴医院(第八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医药临床医学院)和康复医学院。

  学校和附属医院现有教职员工和医护人员22575人。有院士4人,正高职称700余人,副高职称1800余人。学校学科专业齐全,学科力量雄厚,在基础和临床各专业拥有一大批具有很高造诣的专家学者,现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有38个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58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和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校本部和附属医院总占地面积97.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总值近46.5亿元,图书馆藏书108.3万册 ,住院病床10039张。学校开办的七年制专业中设有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五年制专业中设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中医学等;四年制专业中设有生物医学工程、中药学和康复治疗学。在临床医学专业中设有儿科医学、康复医学、医学影像、精神卫生与精神病学和医学检验5个专业方向;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中设有医学影像设备与技术和听力学专业方向。高等职业教育设有护理、医学检验、药学、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技术、口腔修复工艺、眼科验光、实验动物技术、中医学、中药制剂、医学信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中药经营贸易和中医学美容专业方向15个专业。首都医科大学现已成为以培养高层次本科生与研究生为核心、以临床应用型人才为主和培养预防、康复、生物医学工程和医学基础各学科、各层次人才,位于全国先进医学院校行列的高等学府。

  学校具有较强的学术发展与科研实力,在校本部和附属医院建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有高水平的国家级或市级研究和培训机构,如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临床医学研究所、基础医学研究所、神经科学研究所、眼科研究所、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泌尿外科研究所、心肺血管医疗研究中心、生命科学院、卫生毒理检测中心、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祖国医学研究所、临床疾病研究中心、中医肝病临床研究中心、生殖医学研究所、心血管疾病临床试验及社区干预中心和北京市卫生政策与卫生经济研究中心等。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电生理学、基础免疫学、实验寄生虫学、医学图像处理、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处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脏内外科、肾移植、呼吸和消化内科、口腔颌面外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小儿血液病等领域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很多学科的研究和医疗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学校十分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改革开放以来,先后与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定了友好交流协议, 近十年中,先后接待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法国、瑞典、日本、荷兰、意大利、德国、丹麦及台湾、香港和澳门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8000余人次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和参观访问。同时,学校积极选送教师、科研人员和管理干部出国进修、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访问。

展开更多

点赞
意向报名 前往导师主页